如果我们要寻求相对长期地关系,就需要找到适配的那个人。因为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因此如何在开始之前就去相对完整地、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,对这个人去进行适配地一个判断,也许是更为重要和关键的。


专业和业余

做任何事情都有专业和业余之分,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输出质量及其稳定性,而背后发挥作用的是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方法论。对于任何一个人,或任何一个产品,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。

对于业余选手,如果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,那么所有的感受是混杂的,是混沌的。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,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。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这个点里,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。

对于专业选手(或者说产品经理),他们则有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,因此可以相对完整地度量对一个人地认识。


人和产品关系的五个层次

以对人的自我认识为例讲解产品思维的五个层次。

浅层关系

感知层。就是第一眼感觉。

角色框架层。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,被角色所驯化。因此大多时间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自我本身,而是角色扮演。

深层关系

资源结构层。资源结构层不仅仅指表面数据(看得见的资源,比如是否有房有车),而且还应看清深层资源。

能力圈层。

内核存在感层。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,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,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,什么时候他的存在感就机器不爽、烦躁。

五个层次的逻辑关系

所以,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一种存在,就会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,然后改变自己的资源结构,甚至改变自己外在表现以及角色。

如果只想和对方进行短期关系,并不打算长期进行深入交流,那只看到浅层关系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。

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、长期关系。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只是说在表面上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。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完美成熟产品。你需要看到的是,让一个人持续变化改进的动力,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,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一起拥抱不确定、拥抱变化,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相互适配。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,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自我设定和感知,对自己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,对自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,才是更重要的。